近年来,为深化食品安全“两个责任”落实,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食品抽检核查处置技术帮扶,在严格开展核查处置、防控食品安全风险的基础上,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微食品企业查找不合格原因,制定整改措施,降低问题复发率,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,推进食品产业发展,激发市场活力。2024年,市场监管部门帮扶食品企业21864家,跟踪抽检被帮扶企业12078家,跟踪抽检未再检出不合格企业10984家,帮扶有效率达90.94%。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创新技术帮扶模式,推动食品安全风险闭环管理,着力将食品抽检不合格的“问题清单”转化为企业提质增效的“操作手册”。
福建省市场监管部门围绕地方传统特色食品产业,聚焦“一县一品”产业发展,针对食品抽检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,精准实施“靶向诊疗”,以区域带动全域,持续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。红曲是宁德市古田县支柱产业,年产量约3.6万吨,全产业链年产值5亿多元。2024年,红曲产品受桔青霉素指标影响,整个红曲产业发展受限。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成立科技小站挂钩帮扶,短短4个月,先后4次组织专家技术团队“把脉问诊”,投入3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,推动古田红曲生产加工聚集区37家企业、小作坊开展厂房、车间改造,生产工艺从传统柴火烘干法升级为新能源热泵烘干模式,红曲产品共享实验室和专业的检验人员配备实现“从无到有”,红曲产品食品安全标准形成制修订意向等。通过一系列事前、事中、事后的全链条技术帮扶措施,古田红曲产品生产企业、小作坊主体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,生产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,红曲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%,有效促进当地红曲产业向标准化、规范化、集约化方向高质量发展。 湖北省市场监管部门深化“抽检+监管+服务”联动机制,通过助企惠民帮扶,将监管关口前移,对抽检发现的问题实行“点对点”定向“诊疗”,助力食品产业发展。孝感对全市36家麻糖米酒生产企业开展全覆盖帮扶,指导企业改善工艺,完善风险防控机制,推动产业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,年产麻糖1000余吨、米酒20余万吨。襄阳宜城市实施鸭产品供应链全链条抽检技术帮扶,助力宜城鸭产业高质量发展,实现了产业增长、企业增效、农户增收的“三增”局面。潜江帮助8家小龙虾生产企业优化生产加工工艺,以优质产品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。 下一步,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深化“核查处置+技术帮扶”融合机制,让每一份抽检数据、每一次技术帮扶都转化为推进食品安全以及产业升级的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