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文旅

他们将“文”和“旅”无缝衔接起来

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朱家尖街道棉增村,一座名为“又见小音”的白色建筑静静伫立。推门而入,近千册图书整齐陈列,几位游客正窝在沙发里安静阅读。民宿“又见小音”主理人叶剑波介绍:“这里不仅是民宿,更是一个家庭图书馆,游客可以带着书去海边,坐在沙滩或礁石上,吹着海风,看看书、发发呆。”

叶剑波是舟山人,返乡创业源于他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感情。2019年,他以普陀本地文化为灵感和源头,创立“又见小音”品牌,以东海小龙女等神话人物为IP形象,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。

不同于传统民宿,“又见小音”更注重文化空间的打造。在棉增村的“又见小音·文化空间”店,叶剑波设计了公共阅读区、茶室、咖啡厅等多个功能区域。“民宿不只是一个住的空间,应该包含更多文化内容,让游客有更深度的体验。”他说。

这种模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。开业以来,民宿接待了大量团建活动和家庭游客,成为当地文旅融合的示范点。令人欣喜的是,附近的村民也常来这里看书,“老人、孩子现在有了就近的阅读空间。”村民李大姐说。

叶剑波团队还开发了系列文创产品。其中,“欢喜福饼”尤其受欢迎。这款延用舟山百年老字号工艺制作的糕点,有芝麻、绿茶、花生等多种口味,包装精美、寓意吉祥,成为游客喜爱的伴手礼。

“我们以祈福文化为核心,构建了文创开发、衍生品销售、民宿运营一体化的服务体系。”叶剑波介绍,目前已在朱家尖开设三家不同风格的民宿,包括棉增村的“又见小音·文化空间”、筲箕湾村的“又见小音·山海间”、泽山村的“又见小音·时光漫居”,分别侧重文化空间、岛屿书店和慢生活体验。

“期望未来能有更多民宿与文化相结合,深化文化体验,形成可复制的模式。”在他看来,乡村振兴不仅需要资金投入,更需要文化引领和人才支撑。而返乡青年,正是联通城乡、活化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。

住在“又见小音”的游客会去村民开的餐馆吃饭,而其他民宿的客人也会来这里阅读静心,形成良性互动……而今,这种发展模式,不仅提升了品牌价值,也带动了周边相关业态发展。

“又见小音·文化空间”是舟山市图书馆首批家庭图书馆,能为读者提供便捷的借阅服务,轻松实现图书异地归还。“从旅宿到图书馆,通过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,我们将‘文’和‘旅’无缝衔接起来,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,将公共阅读资源送到村民手上,将文化种进百姓心间。”舟山市图书馆馆长许魁义表示。

叶剑波返乡创业的故事并非个例。在舟山,越来越多年轻人带着经验回到乡村,助力乡村全面振兴。他们或是开办文创工作室,或是发展特色农业,或是打造网红民宿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。

“这些青年有三大共同特点:对家乡有深厚感情,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理解,对市场需求有敏锐洞察。他们将城市积累的经验与乡村资源相结合,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。”舟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归,乡村正焕发新的生机。(周传人)


上一篇:演出文创激发文化消费新动能

下一篇:没有了!

相关推荐